如果你的孩子废话不停,见谁都自然熟,还特喜欢搞怪,千万别打压他。
这样“社交牛逼症”的孩子,往往有自己的性格优势。
周末的时候,我带儿子去买糖炒栗子。
因为恰好赶上上一锅卖完,要再等15分钟。
我本来都犹豫了,结果儿子拽着我就排到了等待的队伍后面。
人很多,天很冷,我怕他无聊,还在绞尽脑汁地想可以互动的亲子小游戏。
一抬头,儿子已经蹿进了前方的人群中:
“姐姐,你吃过他们家的炒栗子吗?可好吃啦.......”
“奶奶,你经常来买呀,那你们家人可真幸福,我妈妈好久才让我吃一次.......”
“叔叔你看,这是我的奥特卡牌,是不是很帅,这一套好难得......”
......
风好大,灯好亮,老母亲好慌张。
于是,在漫长的排队时间里,我就眼睁睁地看着儿子从人群的这头,蹿到那头,从年轻的哥哥姐姐,聊到慈祥的爷爷奶奶,从糖炒栗子,聊到家长里短.......
就差把身份证号也给人倒着顺着报几遍了。
最后排到我们的时候,老板另送了我们一袋栗子,我连忙拒绝,没想到老板大手一挥:
“收着吧!这是我给我小兄弟的见面礼!”
儿子从善如流地接过,对着老板抱拳:“谢谢大哥厚爱!”
好家伙,这才多久,你们都已经拜完把子了?
经此一役,我觉得我儿子多少有亿点“社交牛逼症”在身上。
“社交牛逼症”,顾名思义,就是在社交方面毫不胆怯。
能够面对陌生人毫不羞涩,无论什么环境都能游刃有余地交流,不怕别人的眼光,不担心被人嘲笑,勇往直前,面不改色地干出常人“没脸”干的事情。
比如这个小男孩,穿上新鞋上街,就必须要秀一下!
无论遇到男女老少,生人熟人,都要抬起自己的小脚脚:
“你看我的新鞋,漂亮吗?”
比如这位小兄弟,集体上台领奖,都能和人家不一样。
高举奖杯摇晃已经不足以表达幸福,只有全身都动起来才能彰显快乐!
他们的快乐,不分时间地点空间:
“只要用心来,处处是舞台!”
他们的热情,不管关系深浅远近:
“Hey,boy!Come here!”
他们所过之处,就好像社会是我家,人人都是我爸妈。
管你是谁,我都熟得不行!
可爱吗?天真吗?烂漫吗?
作为“社交牛逼症”孩子的老母亲,我笑着笑着就哭了。
自己的孩子有“社交牛逼症”是种什么感觉?
大概就是原地同感了《家有儿女》中的妈妈刘梅。
因为她的儿子刘星,简直是“社交牛逼症”鼻祖级的人物。
让他好好做个自我介绍,他能见一个人就插科打个诨。
见美女:“我叫刘星,刘德华的刘,周星驰的星,你们可以叫我星爷~”
见同学:“不要叫我刘星,我现在叫,福尔摩星!”
见陌生人,姐姐说:“我叫夏雪。”
弟弟说:“我叫夏雨。”
刘星说:“我叫下冰雹。”
让他劝姐姐不要奇思妙想地组乐队,他不仅不劝,还戴上假发帽陪姐姐一起“发疯”。
姐姐青春期爱上了“狂野男孩”,他也想“把头发染成绿的”,要邂逅自己的“野蛮女孩”。
对此,刘梅表示:
“有没有野蛮女友我不知道,但你一定会有一个野蛮又狂野的母亲!”
年轻时候看《家有儿女》,在捧腹爆笑之余,也会觉得刘梅实在是个暴躁过度的妈妈。
不懂儿子的幽默细胞,动辄打压儿子的积极性,总是在儿子快乐上头的时候给他当头浇一捧冷水......
现在自己成了老母亲,却发现,刘梅的反应真是太真实了!
用句不好听的话来说,“社交牛逼症”的孩子,美名其曰“社交达人”,说白了就是脸皮太厚:
好讲不听,非要打一顿才行!
记得“双减”之前,我把儿子送到了他们班学霸也在的辅导班。
辅导班挺有效果,一个学期过去了,两个孩子都有进步。
只不过,学霸进步在了成绩,我儿进步在了人脉。
上辅导班之前,他的交友范围还仅限于同校学生,上辅导班之后,他的“兄弟”已经遍布全市各个小学。
这些我是怎么知道的?
哦,学期进行到了一半,儿子班主任发现连续好几个课间,班上几乎所有学生都围着我儿子转。
还有好几个孩子属于他走到哪就跟到哪,连放学以后校门口都有孩子围上来和他换东西。
老师一时好奇,凑上去一看才发现,我儿子在拍卖“学霸笔记”。
他拿着学霸的上课笔记回家复印了几十份,在学校和辅导班进行“兜售”。
用学霸的劳动成果,换回了橡皮、水笔、奥特卡牌等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东西,然后和学霸平分。
我一时间无语凝噎,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问儿子:“那学霸的笔记,你看了吗?”
他大手一挥,满脸骄傲:“不需要看!我相信xxx(学霸)的水平!“
听完这话,我实在忍无可忍,抓起鸡毛掸子往桌子上一摔,爆呵:
“你到底是去学习还是去玩的啊!”
都说困难像弹簧,你弱它就强。
可我觉得我儿的脸皮厚度,已经堪比城墙,你孰强孰弱,都不影响他狂。
上周家长会,结束后我去找老师了解情况,说着说着忍不住又吐槽了起来:
“对不起老师,我感觉我儿子现在已经放飞自我,拴不住了。
让他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,可还是走哪儿都能和人打上招呼聊起来;
让他不要随便打扰人家,结果经常是别人都休息了他还往人面前凑;
让他交朋友要有分寸感,他倒好,每次去别人家就跟脚上粘了胶水死也不走了......
他的社交能力是好,但有什么用呀?
好过头了人家一样讨厌他,要是能匀一半的热情给学习,我就谢天谢地了!”
老师微微一笑,递给我一沓作文纸:
“淼淼妈妈,这是之前我们班的随堂小练笔,你可以看看,里面有惊喜。”
我好奇地接过,作文的标题,是《我的好朋友》。
翻开内容,几乎每一篇都写上了我儿子的名字:
“我最好的朋友是淼淼,因为他总是愿意帮助我。之前我崴了脚,是他把我扶回班上,还帮我做了值日。”
“我很喜欢淼淼,因为他是我们班的‘开心果’,每当我难过的时候,他总会说笑话逗我笑。”
“淼淼是我的兄弟,我们下课一起打球,放学一起回家,他勇敢,讲义气,我们要当一辈子的好兄弟。”
......
看着看着,我的眼眶湿润了。
原来,那个在我眼中徒有一身热情的“傻小子”,却是同学眼中“集众多优点于一身”的好朋友。
老师顿了顿,和我说道:
“淼淼妈妈,评判一个孩子优秀的标准,其实不仅仅是学习好坏,还要看他自身的特点。
淼淼学习时不够专注,但不代表他不爱学习。上课时不管什么问题,不管他有没有把握,他都会第一个举手回答;
学校的各类比赛,他也都积极主动报名,虽然没有获得什么名次,但勇于尝试,就是他最宝贵的品质;
他第一次上台不会怯场,第一次和陌生人说话不会羞涩,不管什么样的场合,只要有他在,就一定不会冷场......
学习能力和习惯都可以后天培养,但是这样宝贵的先天性格,可不能用打压和贬低把他埋没了呀!”
听完老师的话,又看了看手中的作文,我终于醒悟:
孩子拥有的“社交牛逼症”,不是挑战父母神经的炸药,而是上天赐予的礼物。
我们眼中头痛不已,问题百出的个性,换一个角度看,可能就是孩子身上最闪亮的特点。
拥有“社交牛逼症”的孩子,往往对他人的冷脸和自己的冒失不够敏感。
但也正因如此,他们才能用一种“迟钝”的心态来迎接到来的困难,无视影响自身的负面情绪,勇敢无畏地冲向前方,成为芸芸众生中最亮眼的那一个。
夏东海说过:
“刘星有一个特别大的优点,他的操行评语在同学那里得的是优秀,这多难得啊!”
是啊,能够在同龄人中做到一呼百应,能够面对陌生环境却毫不怯场,能够在失败的时候触底反弹......
有“社交牛逼症”的孩子,多难得啊!
回头想想,其实在满是荆棘的成人世界里,我们多多少少都会羡慕身边有“社交牛逼症”的人。
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,班里有个学霸次次考试名列前茅。
可是他很少能够拿到奖学金。
因为他从不参加社会实践,也不愿意参加要上台展示的学术竞赛,平日不是宅在图书馆就是泡在自习室,深度社交恐惧,导致综合分数平平。
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帮助下,参加了只需三个人合作的数学建模竞赛,他埋头苦写,几乎一个人包揽了整个组的工作,撰写的论文闯进了初赛前三。
可到了复试答辩的时候,他又怯场了,把队长的荣誉拱手让给了另一位队友,自己辛辛苦苦做了别人的嫁衣。
没有实践成绩加持,他的保研申请也被驳回。
剩下三个月拼了命地考研,拿了初试第三,却又折腰在了复试的面试环节。
发挥失误又不敢找导师的他,最后连调剂都没有如愿以偿。
毕业聚会那天,他喝了酒,嚎啕大哭:
“为什么我就是不敢?为什么我老觉得会没面子?
为什么我努力了那么久,最后却一无所有?”
他无疑是优秀的,只是太在意面子,太恐惧表现自己,永远在困难面前临阵脱逃,只能一次次与美好的契机失之交臂。
就像作家朗蒂写得那样:
“你不比任何人好,也不必任何人差,你就是脸皮太薄而已。“
前太平洋总裁严介和曾说过:
“什么是脸面?
我们干大事的从来不要脸,脸皮可以撕下来扔到地上,踹上几脚,扬长而去,不屑一顾。”
在生活中,那些能够放下身段、丢掉脸面做事,永远敢于向前的人,往往是最厉害的。
相反,那些因为顾忌别人的眼光和看法,做事瞻前顾后,缩手缩脚的人,往往走不了多远。
为人父母,我们或许更应该做的,就是让孩子拥有积极展现自我,表达自我的勇气。
毕竟,“酒香也怕巷子深”,蒙上了遮羞布的美丽,也没人能够欣赏。
《心理韧性的力量》一书中说:
“具有心理韧性的人身上所有的特质是,他们拥有应对任何状况的信心和希望,他们并不是盲目乐观,而是知道自己拥有能够化险为夷的资源。”
拥有“社交牛逼症”的孩子,无疑是具有心理韧性的。
他不在意别人的看法,面对任何事情都能够热情相待,全力以赴。
他勇于尝试,积极进取,不怕困难。
他能包容自己的失败,也能化解自身的负面情绪,而每一次的胜利,都能够带给他更多的信心,激励他不断进步。
想让孩子有被他人接纳认可能力,就要培养他们敢于展现自我的勇气。
而“社交牛逼症”,无疑是一身坚硬的铠甲,能够让孩子在抵御外界负面能量的同时,还有恢复再来的信心。
以爱为圆心,以鼓励支持为半径,把发现孩子优点做为辅助,就能帮助孩子描绘出更幸福圆满的人生。
状元公益图书,免费领,每月一次
正版图书免费,运费自付
领书官方微信:ouyang16898
状元公益图书合作人招募,咨询微信:ouyang16898
额 本文暂时没人评论 来添加一个吧
发表评论